廣仁堂中醫診所減重 中醫減肥 你該了解數十年有效經驗的中醫診所經驗技術~
中醫減肥需要強調身體體質,只要能識別出個人肥胖的因素,然後根據個人的體質和症狀,施以正確的為個人配製的科學中藥,減肥成功可被期待,已經有很多成功案例。這也是我們在中醫減重減肥領域有信心的原因。
廣仁堂中醫診所診所使用溫和的中藥使您成功減肥而無西藥減重的副作用,也可減少病人自行使用來路不明的減肥藥所產生的副作用,不僅可以成功減重,配合飲食衛教得宜,就可以不復肥。
廣仁堂中醫診所多年成功經驗,為您提供安全,有效的減肥專科門診。

中藥減重和西藥減重差異性:
目前普遍流行的是藥物減肥法,藥物減肥法分為中藥減肥法和西藥減肥法。有些人也會選擇抽脂等醫美方式。
但是在我們全套的中藥減肥計劃中,除中藥外,還有埋線幫助局部減肥的方法。
西藥減肥,除了雞尾酒療法外,早年流行的諾美婷也是許多人用西藥減肥的藥物。
但是近期大多數人都開始轉向尋求傳統中藥不傷身的方式來減肥,同時可應用針灸,穴位埋入等改善局部肥胖。

許多人不願嘗試中醫減重最大原因:
減肥的最大恐懼是飢餓。廣仁堂中醫診所客製化的科學中藥。根據個人需要減少食慾,但是又不傷身,讓您不用忍受飢餓感
讓您不用為了減重,而放棄該攝取的營養。
如果您一直想要減肥,已經常試過各類坊間的西藥還是成藥,造成食慾不振或是食慾低下,甚至出現厭食的狀況,營養不良的情形


請立即尋求廣仁堂中醫診所的協助,我們為您訂做客製化的減重計畫,幫助您擺脫肥胖的人生!

廣仁堂中醫診所深獲在地居民的一致推薦,也有民眾跨縣市前來求診

醫師叮嚀:病狀和體質因人而異,須找有經驗的中醫師才能對症下藥都能看到滿意的減重效果。

廣仁堂中醫診所數十年的調理經驗,值得你的信賴。

ERMOII548548EEMNNKOE

 

OKAPI 推薦

  •  

    文/徐玫怡2018年11月13日

    沒有學校可以嗎? 文、圖——徐玫怡 小福已經習慣把不懂的課程拿來問我,這是因為自學期間我們建立起來的模式。但小學階段的知識畢竟簡單,稍微研讀一下,都能應付。一上國中,回到體制之中,小福依然像之前一樣把學習上感到疑惑不解的測驗題拿來問我。但,我已經不確定自己能不能解答

內容簡介

這本書是你從新學好小學算術的起點,
也是你幫助孩子認識數學之美的契機。

  小學算術是人生最重要的數學課,
  你可以不懂微積分,
  但你幾乎每天都會用到小學等級的算術,
  然而,唯有了解算術的人,
  才能真正帶領小朋友,
  領略數學之美。

  大學數學教授阿哈羅尼為了扭轉小學數學教學,
  親自到小學任教,
  他這才發現,小學數學可不簡單!
  他在教小學生數學時,竟學到了很多的數學,
  他這才明白,原來要教好小學生數學,
  重點不在於教學技巧,
  而是深入熟悉數學細微的觀念,
  這樣才能一步步帶領小朋友進入數學世界。

  千萬別看不起小學算術

  在巴黎羅浮宮博物院裡,有一件十五世紀的文件相當有趣,那是一位操心的父親與數學家朋友的通信。做父親的詢問,應該把兒子送去哪所大學就讀,數學家回答說A大學還可以,但是如果真心希望兒子瞭解分數,應該把兒子送去B大學。

  不錯,僅僅500年前,分數是大學程度才會教的課程!的確,分數(以及相關的比率問題)是小學學習裡最複雜的課題,它的深度不亞於許多大學的課題。──摘自本書〈除法與分數〉

  數學到底是哪裡吸引人?

  在二年級班上,我教小朋友一種證明乘法交換律的漂亮方法(這方法我們會在乘法意義那章講到)。有位坐在第一排的小朋友抬頭凝視一會兒,然後低聲說:「真美。」

  去問數學家數學這行到底什麼地方吸引他,十之八九會回答是「美」。──摘自本書〈數學之美的祕密〉

  應用題很可怕嗎?

  算術課的意義就是教孩子如何把真實生活的情境轉化為算術式子,這是從頭就該教的。如果算術課是這麼學的,並且同時做反向的練習,也就是自己編算術故事,應用題就不會變成讓今日大多數學生害怕的妖怪了。──摘自本書〈數學的意義與應用題〉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阿哈羅尼Ron Aharoni

  阿哈羅尼是以色列理工學院(Technion–Israe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數學科學中心教授,主要學術貢獻在無窮組合學。他還出版過若干有關詩、幽默、邏輯悖論、哲學等方面的書籍,在所有非學術作品中,以這本協助家長與教師如何教導小朋友算術的《小學算術教什麼,怎麼教》最受歡迎。

  阿哈羅尼對於數學教育特別關心,除了親身到小學教書,現身說法寫書,也將一些有關小學數學的材料放在網頁:    www2.math.technion.ac.il/~ra/education.html。

譯者簡介

李國偉

  1948年生於南京。台灣大學數學系畢業,美國杜克大學數學博士。曾任中央研究院數學研究所所長,中研院數學所研究員,多年來致力於科學普及工作,為天下文化「科學文化」叢書策畫者之一。曾獲李國鼎通俗科學寫作佳作獎、吳大猷科學普及著作獎翻譯類佳作獎。著有《一條畫不清的界線》,譯有《數學教你不犯錯》、《笛卡兒,拜拜!》(與饒偉立合譯)、《電腦也搞不定》、《科學迎戰文化敵手》。

目錄

譯者序 小學數學是一中最重要的數學課 李國偉 
引言 我在小學裡學到什麼
 
第一部:數學的基本要素
1-1 數學是什麼?
1-2 數學的三種省力法
1-3 數學之美的祕密
1-4 數學觀念層層相疊
1-5 整數
1-6 意義與計算
1-7 十進位記數法
1-8 在小學數學中我們學到了什麼?
 
第二部:通往抽象的道路── 算術的教學原則
2-1 傳達抽象概念
2-2 多樣化與固著
2-3 教學為什麼這麼難
2-4 誘導
2-5 命名魔力
2-6 計算機與其他輔助教具
2-7 有勇氣求簡
 
第三部:一年級到六年級的算術
A數學的各種意義
3A-1 加法的意義
3A-2 減法的意義
3A-3 乘法的本質
3A-4 除法的兩種意義
3A-5 數學的意義與應用題
 
B計算
3B-1 加法的計算
3B-2 減法:借位或重組
3B-3 乘法的計算
3B-4 直式乘法    
3B-5 背起來或重新算
3B-6 除法從左邊算起
 
C分數
3C-1 除法與分數
3C-2 分數把除法轉為乘法
3C-3 關於分數除法的對話
3C-4 有關分數的習題(附解答)
3C-5 公分母
3C-6 最小公分母
3C-7 帶分數
 
D小數
3D-1 小數   
3D-2 小數的計算       
3D-3 百分數── 分數的通用語言     
 
E比率
3E-1 比率    
3E-2 更多比率問題    
 
後記     
附錄:當代數學教育史中的轉折點
 

前言
我在小學裡學到什麼


  大部分成人因為亟欲忘卻從前遭受的創傷,早就把自己學習數學時的記憶埋藏起來。當年學不懂的經驗雖然痛苦,卻已經是熬過去的陳年舊事,他們會自我安慰說:「其實根本不需要懂數學。」直到有一天當需要真的來臨時,從前的焦慮又再度浮現。那會是什麼時候呢?就是他們的子女也開始遭遇相同經驗時。

  許多人雖然有心幫助子女學習算術,但害怕重新接觸當年感覺痛苦的科目,可是他們忘記自己在學童階段之後,其實掌握了很多新工具。成年人具有較強的自制力與抽象力,也有處理複雜語句的能力,以及等待全盤情況皆顯現的忍耐力,所有這些能力都可以用來更加簡單迅速的對付小學數學。

  本書正是要提供運用這些能力的導引,來協助有意積極參與子女學習算術的家長,事實上本書也是因為這種需求而產生的。我兒子學校的家長想要有書面的學習指引,好來輔導子女學數學。而一開始只有篇幅不多的注意事項,慢慢才演變出能夠成書的結構與分量。

  書跟理念一樣,會有自己的生命。有時候書帶領作者走,不亞於作者帶領書前進。因此,本書逐漸改變了面貌。我在教小學生時領悟出一個道理,就是小學數學一點也不單純,除了美之外還有深度。這項見解慢慢融入書中,導引出了另一個新方向:嘗試描繪小學數學的美,從而描繪一般數學的美。我擴大了原先設定的讀者群,囊括了想從新角度回顧兒時數學的人。對於這群讀者而言,本書提供了再來一次的機會;曾經學過如何做分數相乘與長除法,卻沒搞懂到底為何要那樣做的人,請你們用新的且成熟的觀點再來看一看。

  本書的第三類對象是老師與從事教育工作的人,我認為他們也是很重要的讀者。本書想給他們一項明確的訊息:想把數學教好,加強對於數學原理的瞭解,應該更勝於賣弄教學技巧。必須先熟悉細微的數學觀念,是怎樣一層一層堆疊起來,而且最好具體且直接的去體驗概念,不要再通過其他中間媒介。

  本書的第一部「要素」,是從教師的觀點描述小學數學的基本素材。會討論到的問題包括:數學是什麼、小學裡應該教哪些題材,以及是什麼使數學像藝術那樣美。

除了數學,有心幫助子女學習的父母也須熟悉基本的教學原則,我在本書第二部將對此加以討論。最主要的規則是從具體逐步走向抽象。除此之外,家長也需熟悉當代教育潮流,它們主導了學校的教學風格,因此我在本書附錄裡,簡要描述了過去五十年間數學教育的主要發展。
本書的第三部專注在小學數學的內容,一步步分析學校教材的細節。雖然一般學校課程裡包含10%到20%的幾何,我決定放棄幾何只討論算術,也就是只關注數字性質的學習。我做此選擇的理由,除了因為算術位居課程中心,更因為算術是一套統一精鍊的知識,好似美麗的鑽石,值得用一本書來探討。

(摘自本書前言)

譯者序
小學數學是一生中最重要的數學課


  小學數學為什麼重要?因為它最有用。「用」的意義有多種層次,暫且不討論數學可用來訓練邏輯推理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只檢視一下職場上是如何有用。

  2016年美國東北大學社會學教授韓德爾發表論文〈人們上班時做什麼?〉。調查顯示幾乎所有人在工作中都需要用一些基本數學;但是除了計數與四則運算以外,其他數學題材的使用率便會降低。約有三分之二的人需用分數、小數、百分比,有22%的人會用層次稍高一些的數學,例如代數。按照韓德爾的分類,歸入低階白領職業的人,使用超過小學程度數學的比率甚至低於10%。雖然在台灣好像沒有執行過類似的職場調查,推測狀況應該近似。因此從工作上是否需要的角度來衡量,對多數人而言小學數學最為重要。

成績雖好,興趣低

  小學數學既然重要,台灣學生學習的狀況又如何呢?

  「國際數學與科學教育成就趨勢調查」(Trends in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Study,簡稱TIMSS)每四年舉辦一次,對象為四年級與八年級(國中二年級)學生,目的在瞭解數學與科學領域學習成就的發展趨勢,以及文化背景及教育制度的相關性。目前有59國(中國未在內)參與這項國際研究,台灣歷屆數學成績排名如下表:

  成績穩定名列前茅,看來應該得到喝采。然而TIMSS還調查學生喜不喜歡數學、學生對於學習數學的自信、以及學生認為數學有沒有用,這些涉及學習態度的項目。下表列出2015年台灣學生回應負面選項的百分比:

  台灣小四學生在不喜歡數學與學習沒有自信方面,都是國際平均的兩倍。雖然學習成就不錯,但是學習心態不健康,難怪到八年級認為數學無用的人數,超過國際平均的三倍。歷屆評量中顯現成績與態度的反差,似乎成為台灣數學教育的常態,如此常態其實是非常令人憂心的病態!

  因為小學數學教育不像國高中那樣受到升學的嚴重影響,所以四年級學童負面態度的原因,必須從學習環境去瞭解。修訂十二年國教數學課綱時,負責國小階段的翁秉仁指出:「在台灣,一般家長雖然怕數學,卻很喜歡『干預』小學老師的教學。家長多半覺得自己會小學數學,因此可以『盡一份心』。但是他們干預的方式很簡單,看到孩子不會做習題,就指導學生怎麼算;厲害一點的,更直接把國中方法搬下來,卻不做任何解釋。問題是,除了數學老師之外的成人,多半覺得數學就是公式和計算,不需要解釋(『反正你這樣算就對了!』)。還會因此據理力爭,為小孩向老師爭取分數,造成許多教學困擾。」

  除了家長的干預外,不少學生還在補習班接受不斷套公式計算的折磨,後果是抵消了老師正常教學的成效。這種幫倒忙的做法,除了歸咎於把公式背誦等同數學學習,更基本的原因是對於兒童智力發展的欠缺理解。特別是「家長多半覺得自己會小學數學」,而輕忽了其中精微細緻的概念層次。

  本書作者是聲望卓著的以色列理工學院教授,在離散數學方面的成就國際知名。因為他有高深數學修養,以及研究創新經驗,才能針對小學數學發人所不能發的真知灼見。他說:「我在教小學生時領悟出一個道理,就是小學數學一點也不單純,除了美之外還有深度。」換句話說:「小學數學雖然不深奧,但包含智慧;雖然不複雜,卻有深意。」本書第一重要的任務,就是協助讀者建立對小學數學的虔敬之意。家長以及教師具有這種鄭重其事的心態,才能貼近孩童感受他們學習中遭遇的困惑,才能發揮啟蒙嚮導作用,並且從旁鼓舞好奇、探索、精進的士氣。

  本書的核心觀點是要家長瞭解小學數學教學的最主要原則是「從具體逐步走向抽象。」一般人看到「抽象」二字,很容易連結到「難以捉摸」、「不可理解」這些意味,因此不由自主採取迴避態度。其實「抽象」反映的是一種思維狀況。例如,經驗老到的家庭主婦炒菜時,不需要邊看食譜邊動手,腦海裡早有一番程序,甚至該如何加油添醋,會產生什麼味道,一盤「抽象」的美食已然胸有成竹。

  當作者教一年級生3枝鉛筆加2枝鉛筆是5枝鉛筆之後,問他們3枚鈕釦加2枚鈕釦會得到多少鈕釦時,學生能夠正確回答5枚鈕釦。作者故意詰問:「但是前一個問題是關於鉛筆,也許會跟鈕釦不一樣啊?」學生就都笑了。小學生的抽象能力是不可輕忽的,他們已經知道某種規律能夠適用於不同的實體上。從實際物體到數目概念,再把數目概念廣泛應用,顯示出「抽象」的層次逐步增高。「成人看做是整體的概念,其實是由許多小要件層層堆疊起來,而你不能省略其中任何層次。……在小學裡光用解釋是無效的,概念必須通過學童親身經驗才能產生。」作者表示從教小學數學裡,自己新學到的就是體認出這種「精緻的層次」。

數學真美麗

  作者還想傳達給讀者一項基本價值觀,就是數學是美麗的。他說「數學與藝術有兩項相同之處:秩序與精簡。」一種陡然從混沌狀態安頓出既未預期又未看透的情境,使得深刻美感經驗相應興起。小學數學裡雖然包含了許多歷史上最美麗的數學發現,但是機械式學習往往把美感斲喪殆盡。其實感受美是天賦的能力,作者說:「二年級班上,我教小朋友一種證明乘法交換律的漂亮方法……。有位坐在第一排的小朋友抬頭凝視一會兒,然後低聲說:『真美。』」這是多麼令人感動的教育場景。

  為了達成「秩序與精簡」的目標,學習數學時不可避免要使用符號與操作算式,但是在純熟處理這些形式物件之前,必須先真正理解概念。小朋友展現理解的方式不乏令人意外驚喜的舉動。例如,作者問女兒為什麼2 × 3 = 3 × 2,女兒舉起一隻手的3根手指,再舉起另一隻手的3根手指,這是2 × 3。然後她把兩隻手併攏,舉起的手指叉開成3對,不就是3 × 2嗎?還有一例:作者請小朋友演示6 ÷ 4。他們把黑板劃分成4個區塊,每一區塊站一位同學,剩下的兩位同學「自願上半身在一區塊,下半身在相鄰的另一區塊」,多麼生動的顯示了正確答案是一再加一半!

  小朋友這些舉動都是自我建構概念與內化知識的表現,可是在「建構主義」指導課綱及教學方法的時期,家長看到的是不要背「九九乘法表」、簡單的乘法變成冗長的連加法、以及整體計算能力的下降。數學家則批評極端的「建構主義」妄想學生能自發找出數學的規則,使得教材的嚴謹性受損,造成學生觀念糊塗。在本書附錄裡,作者扼要描繪了二戰以後國際數學教育的幾次風向轉移,特別批評了「建構主義」的偏頗主張。

各國的教育戰爭

  台灣自從1994年民間教改團體發起「410教改大遊行」之後,二十餘年來教育改革一直是社會關注的議題,不過民眾對於教改效果似乎貶過於褒。在1996年至2003年間,國小數學課程標準也出現過強調知識建構的時期,然而因為引起非常大的爭議不得不叫停。據劉柏宏的觀察:「台灣近幾年對建構式數學的討論與美國『數學戰爭』的某些過程雖不盡相同,但其背後內涵確實有幾分相似之處。不論在數學界或數學教育界,美國的走向都緊緊牽動台灣的發展。美國『數學戰爭』雖已緩和但尚未結束,而台灣的課程爭議也還沒落幕。」

  美國的「數學戰爭」起源於1989年美國數學教師協會(Na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s of Mathematics,簡稱NCTM)公布的《學校數學課程與評量標準》,其中倡議的中小學數學教育改革方向深受建構主義影響。這套《標準》以及根據它所編寫的教科書,受到相當多專業數學家的強烈批評,媒體因而用「數學戰爭」描述雙方論辯的激烈程度。這場「戰爭」最終導致《各州共同核心標準》(Common Core States Standards,簡稱CCSS)於2010年公布,規範了從幼兒園到高中的數學課程。目前採用此標準的地方,包含41州、華府以及4個海外領地。CCSS的數學標準強調聚焦、一貫與嚴謹三原則,既注重概念理解也不輕忽實作應用,整體看來比NCTM主導期的課程難度加大。雖然CCSS得到專業數學團體的熱烈支持,但是反對的勢力仍然存在,由聯邦經費支持的標準化測驗尤其為人所詬病。川普競選美國總統時的政見之一,就是要拋棄CCSS標準,號稱要把教育的選擇權歸還州政府。

  數學內容雖然普世相同,但是數學教育深受社會與文化因素的影響,必然與各國的具體國情有關。像是法國精英層次與普通民眾之間,包括數學教育在內的很多方面,都存在著巨大鴻溝。曾經得過菲爾茲獎的法國明星國會議員維拉尼(Cédric Villani)在2018年2月完成一份報告,認為一般人民接受的數學教育幾近災難。他在21條改革建議中,強調了提高中小學數學教師水平的迫切性。類似本書作者在「以色列人人數學有成就基金會」採取的措施,維拉尼的報告也把新加坡的數學教學作為值得學習的楷模。

  英國方面的狀況是教室紀律鬆懈,使用教科書比例低落,因而造成數學學習成效欠佳。2016年英國政府以四年為期,計畫提撥約18億台幣經費給全英格蘭近半數學校,預計培育700名種子教師,廣泛向上海、新加坡、香港取經,進行數學教學改革。同時中國也派出許多數學老師,前往英國學校從事示範教學。從2018年起,英國的老師甚至可選用一整套中譯英的教科書《真實上海數學》(Real Shanghai Mathematics)。

  為什麼這些國家都要向新加坡學習呢?主要是因為新加坡不僅在TIMSS總是名列前茅,在另外一項國際評量PISA中也表現出眾。PISA是「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劃」的簡稱,每三年針對15歲學生進行一次跨國評量,藉以瞭解各國學生在「閱讀素養」、「數學素養」與「科學素養」上的能力。2015年有72個國家參加評量,新加坡在每一素養項目上都獨占鰲頭。至於會特別關注上海數學教育的原因,是因為中國於2012年首次參加PISA評量,當時僅以上海作為試點,結果成績特別突出,引起西方國家的矚目。

  PISA評量的目標是各科「素養」,注重理解、應用、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是學生進入社會必須具備的能力。評量題目與日常生活相關,同時說明試題的情境,讓學生作答時能把思考與情境聯繫起來。台灣最新的《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也要著重培養下一代的核心素養,為終身學習奠定基礎與職涯發展做好準備,可說是呼應PISA引導的教育發展方向。在注重素養的時代,家長必須先自我教育,才能用正確的觀點、恰當的誘導、健康的態度,協助孩童獲得應有的數學能力。小學教師們也應該加強自我改善的力道,積極參加教師培訓或增能活動,開創書面作業以外的動手實作或身體活動,幫助學生體會出生活周遭處處可發現數學的蹤跡。本書在提供家長與教師正當觀點上確實是個好幫手,因此願意將它翻譯成中文與關心兒童教育的讀者分享。
 
李國偉(作者為本書譯者,曾任中研院數學所所長)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4794812
  • 叢書系列:
  • 規格:平裝 / 304頁 / 21 x 14.8 x 1.5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本書分類:> >
  • 本書分類:> > >
  • 本書分類:> >

內容連載

1-1 數學是什麼?

自然之書是用數學語言寫成的。
──克卜勒(Johannes Kepler, 1571-1630),天文學家

科學的皇后
數學是科學的皇后,而算術是數學的皇后。
──高斯(Carl Friedrich Gauss, 1777-1855),數學家

在小學二年級的課裡,我想要解釋數的重要性,就給小朋友講個故事,述說有位國王非常痛恨數字,甚至禁止在王國裡使用數字。我和小朋友一起努力想像沒有數字的世界會怎樣,結果發現生活會非常受限制。因為不准提兒童的年齡,所以各種年齡的兒童一律歸到同個年級。此外,你無法付錢買菜,也無法安排約會,因為你不准提在幾點或幾分。

這只是舉例說明數學在我們生活裡的重要性。隨著文明與技術的進步,我們的生活愈來愈需要倚賴數學。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溫柏格(Steven Weinberg)在他寫的《終極理論之夢》(Dreams of a Final Theory)書中,專門花了兩章討論物理以外的題材,一章是數學,一章是哲學。在書中他說,他一再出乎意料的發現,數學多麼有用,而哲學多麼白費氣力。

要理解為什麼會這樣,必須理解數學是什麼,這可不是簡單的問題,就連專業數學家也難以回答。羅素(Bertrand Russell)曾經說數學家「都不懂自己在搞什麼。」(他對哲學家的批評更嚴苛,在他的眼裡,哲學家「只是瞎子在暗室裡尋找根本不存在的黑貓。」)他的說法在某種意義上確實為真:就是絕大多數的數學家都懶得自問數學是什麼,確切一點的說,沒想解釋他們到底在忙什麼。

想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從一個簡單的例子來看:3 + 2 = 5的意義是什麼?

在一年級班上,我請小朋友檢查3枝鉛筆加2枝鉛筆,結果有多少枝鉛筆。他們懂得「加」的意思就是「放在一起」,因此他們把3枝鉛筆與2枝鉛筆放在一起,然後再數有多少:答案是5枝鉛筆。接著我問:「當你把3枚鈕釦加2枚鈕釦,會得到多少鈕釦?」他們毫不猶豫的回答:「5枚鈕釦。」我再追問:「你們怎麼知道?」「由前一個問題就知道啦!」「但是前一個問題是關於鉛筆,也許會跟鈕釦不一樣啊?」他們就都笑了。這個問題並不是毫無意義的,恰恰相反,它隱含了數學的祕密──抽象。問題裡的東西是鉛筆、鈕釦,還是蘋果,都沒有關係,答案都相同,這也是我們可以抽象的說出3 + 2 = 5的理由。
 

 

 

 

... 《擺渡人》是英國作家克萊爾·麥克福爾的知名作品,曾一度高居暢銷書榜單。小說極富想像力地構建了一個與人間相對的靈異空間,投射出的卻是現實世界的複雜規則和人類情感。 小說用細膩的筆觸講述了一個非常簡單的故事,15歲的少女迪倫,喪生於火車事故,在靈魂擺渡人崔斯坦的護送下,經過艱難險阻穿過荒原,到達靈魂之「家」,但與崔斯坦的愛情卻讓她重返荒原。在沒有選擇的情況下,兩人突破規則,擺脫禁錮,回到人間,卻又面臨著打破生態平衡所帶來的後果和懲罰。 比起歌頌愛情,小說更向我們揭露了一個殘酷的現實,在既定的一層不變的規則中,是按部就班還是另闢蹊徑?是滿足現狀還是跳出舒適圈?這是每個人在不同的人生階段都會面臨的兩難選擇,一味地墨守成規或者追求特立獨行都是值得深思和懷疑的。 打破規則,擺脫命運的束縛,追求生命的意義 「荒原位於兩個世界的中間,你必須要穿過它。每個人都要穿過他們自己的荒原。在這個地方發現你已經死去的真相,然後無可奈何地接受。」 死亡是每個靈魂無可奈何接受的事實,而護送每個靈魂穿過荒原,保護他們免遭惡魔毒手,抵達他們要去的地方,則是擺渡人無可奈何接受的使命。 擺渡人的命運比靈魂更可悲,他們沒有經歷人類的生活,也不知道他們護送的靈魂所要抵達的終點是什麼樣子的,只是無數次往返於荒原,甚至為了獲取靈魂的信任,他們的模樣也取決於每個靈魂的喜好。 ... 在荒原上,崔斯坦是迪倫的靈魂擺渡人,他的生活就像是一座監獄,只有永無止境、日復一日的輪迴。枯燥乏味的擺渡工作使他對自己所引導的靈魂從同情憐憫到麻木冷漠,他卻從來沒有想過擺脫這樣的命運,理所當然地遵守地獄的規則。 無論是在荒原還是靈魂之家,都有著看不見卻既定不變的規則,擺渡人如此,靈魂們如此。成功穿越荒原的靈魂在這裡經過漫長的等待可能過上往日的生活,大多數人即使想要離開卻不敢冒失敗的風險。 生活中很多人也常常對現狀不滿,卻礙於種種限制不敢冒險,習慣把失敗都歸結於命運,害怕改變和創新,把一切都當作理所當然,在舊有秩序的束縛下,埋沒青春和理想。 而迪倫選擇了打破規則,回到荒原尋找崔斯坦。沒有擺渡人的保護,迪倫將遇到難以想像的困難而魂飛魄散,但她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克服重重困難,迪倫與崔斯坦重逢,這已然是奇蹟。在返回人間途中,預期中違抗天命帶來的阻撓也並沒有多麼不可戰勝,遊戲規則將隨著他們有悖常理的行為而改變。 當迪倫看到其他的靈魂被惡魔糾纏,不惜以身試險,用自己做誘餌分散惡魔的注意力,以解救被圍困中的靈魂和擺渡人。這在荒原上也是不被允許的,因為每個擺渡人都只對自己引導的靈魂負責,無權去管轄其他的靈魂。 ... 迪倫用實際行動證實了改變命運的可能,看似違背常理的行為恰恰是出於人性的本能,遵從自己的內心,追求生命的意義,對弱小群體依然保有同情之心,並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為之挑戰規則。 也是在這個過程中,迪倫逐漸變得堅強和勇敢,敢於正視自己內心的渴望和恐懼,在一次次的冒險和抉擇中實現了個人的成長。 世界上沒有絕對正確的傳統和規則,所有的規則和紀律都是為了更好地服務於人類。如果一種規則讓人喪失了追求心之所向的能力,讓人泯滅良知和正義感,那麼這種這種規則就值得我們質疑和挑戰。 任何行為都將付出代價,勇敢地承擔責任,才能擁有挑戰規則的權利 「任何行為都會付出代價。他的行為在此世與來世之間撕開了一個洞,裡面滲出的是現實版的噩夢,將別的靈魂置於險境。」 那麼是不是所有挑戰規則的行為都應當被提倡和讚揚呢?要知道任何的挑戰和創新都不可避免地帶來風險和現有狀態的失衡,不計後果的突破規則只能帶來更大的災難。 在《擺渡人》第二部,作者敘述了迪倫和崔斯坦回到人間的經歷。因打破規則帶來的後果和懲罰逐漸顯現。 迪倫和崔斯坦兩人必須形影不離,一旦分開超過安全距離,則會重新經歷火車事故發生時所遭受的折磨直至死亡; 在他們穿越回人世的邊界,出現了惡魔的蹤跡,有4人被不明物所傷致死。他們撕破了生死隔絕的帷幕,這將意味著更多人會受到惡魔的侵襲; 另一個擺渡人蘇珊娜按照崔斯坦的方式,緊隨其後,帶著她引導的靈魂傑克,從荒原穿越到人世…… ... 同時審判官的懲罰終於降臨,崔斯坦必須消滅所有因他們穿越過來的惡鬼,封閉破洞,守衛世界。否則他將失去在人間竊取的生命,返回荒原成為惡鬼中的一員。 任何挑戰都是有風險的,就像投資一樣,想要獲得更高的回報,就需要承擔更大的風險。但這樣的挑戰並不是孤注一擲的,每個人都要清晰地評估自己抗風險的能力,能夠接受的最大的代價是什麼。 在審判官到來之前,崔斯坦就已經意識到了違抗命運所引發的一系列後果。但他並沒有選擇逃避,也沒有袖手旁觀,而是直面現實。 ... 給他人帶來的危險讓他陷入自責和愧疚中,並竭盡全力彌補過錯,最壞的打算是以回到荒原的方式彌合裂縫。最後崔斯坦成功完成任務,消滅了穿越過來的惡魔,並封閉破洞,得以繼續留在人間。 破壞規則容易,但並不是人人都有勇氣承擔結果,有能力對抗風險。敢於為自己的行為買單,不給他人製造麻煩和困境,不以犧牲他人的權益為達到目的的手段,才能真正擁有挑戰規則的權利。 比起滿足於現狀,盲目跟風否定自己的生活更需要警惕 「他們之間的紐帶是邪惡的,源自貪婪;而你們兩個之間的紐帶明亮、凈朗,閃著光芒,我不願將這光熄滅。」 同樣是擺渡人,同樣是擅離職守違抗命運的安排,但蘇珊娜卻和崔斯坦有著截然相反的結局。 一起消滅惡魔後,崔斯坦得以留在人間守衛世界,而蘇珊娜卻要面臨重返荒原的懲罰,繼續原有一層不變的生活,甚至遭遇的環境更惡劣。 審判官的理由是蘇姍娜和傑克的合作全由貪婪和自私結成,為了實現自己的私慾,讓無辜者枉送性命。 很多讀者為蘇珊娜感到不平,她不過是想擁有一份正常人類的愛情和生活,這和崔斯坦、迪倫的訴求其實是一樣的。 ... 但蘇珊娜並沒有坦誠無愧於心,首先她只是利用了傑克幫自己回到人間,並沒有考慮對方將會遇到什麼境遇;其次在尋找惡魔的時候謊稱他們是從崔斯坦扯破的裂縫穿越回人間,實際上是他們另外織造了一個新的裂縫。 最大的問題是,蘇珊娜對命運的反抗並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僅僅是因為追隨崔斯坦的步伐。在荒原上無數次的擦肩而過讓她對崔斯坦漸生好感,她渴望和崔斯坦一起幸福地生活在陽光底下,但這一切都是她一廂情願的想像。 蘇珊娜的結局源於她對未來不切實際的幻想和沒有主見的盲從,以及對即將要面臨的挑戰毫無承擔風險的能力。蘇珊娜代表的是盲目跟風、對自己的處境和能力沒有清晰認知的群體,他們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往往人云亦云,一味追求所謂的反抗與創新,反而陷入更加被動的境地。 ... 小說通過這樣的對比,一方面對既定的規則提出質疑,肯定了挑戰傳統的勇氣和能力;另一方面也警醒大家不要盲目從眾、好高騖遠,避免在超出自身能力範圍的情況下做出不切實際的選擇。 曾經風靡一時的詩和遠方讓多少人對於現狀憤憤不平,而忽略了自己眼下所擁有的東西,「世界很大」的誘惑又激起過多少人想要裸辭的衝動。他們只看到別人打破常規、放下一切、追逐夢想的自由和灑脫,卻沒有看到別人已有的成績和積累。 其實生活中的大多數焦慮都來源於用別人的目標去衡量自己的生活,當你跟隨別人的腳步茫然跳出自己的舒適圈,才會發現也許外面的世界並不是你想要的生活。比起滿足於現狀,盲目跟風跳出舒適圈、否定自己的生活更需要警惕。 只有當你根據自己的需要想要突破和改變,並為自己的行為做好承擔後果的準備的時候,奮不顧身的挑戰和創新才有意義。 人生沒有絕對的正確和錯誤,如果你不甘於現狀,急切地想要突破,那麼希望你可以勇敢地追隨自己的內心;但如果你滿足於現有的生活,那也無可厚非。按照自己的節奏去生活,才是最重要的。 ... (全文完)

 

 

 

 

 

文章來源取自於:

 

 

每日頭條 https://kknews.cc/n/oqzjmeq.html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888words/products/0010788692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員林產後瘦身減肥中醫診所員林下半身肥胖體質的中醫減肥門診彰化車站附近推薦減重中醫調理溪州減肥中醫推拿法
彰化有效的中醫減重配方 田尾減重諮詢門診 南投中醫減肥推薦的中醫診所竹塘腰部瘦身中醫診所 二林局部消脂中醫門診 針灸埋線減重效果好的員林中醫診所推薦草屯速成減肥方式 魚池鄉減肥不傷身的中醫減肥方法 鹿港中醫減重哪間有效,大家都推薦這間診所水里減肥諮詢中醫門診 鹿谷鄉下半身肥胖體質的中醫減肥門診 鹿港埋線減肥體驗效果佳的中醫診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好物推薦採購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